- 网页设计 整站网页设计 网站模板设计 网站开发 综合门户网开发 企业网站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 资讯网站开发 团购网站开发 手机网站开发 宣传展示网站 网站功能开发 网站特效制作 应用软件开发 手机应用软件 计算机应用软件 软件美工 程序修改 仿网站开发 脚本插件 软件测试 网站改版 企业办公系统 软件汉化 软件界面皮肤 企业办公系统界面 应用移植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应用汉化 安卓系统定制 网店装修 【淘宝网店装修 网店推广 网店收藏分享 淘宝店铺策划 淘宝微博推广 打造款 详情页设计 淘宝论坛推广 淘宝QQ群推广 淘宝软文写作 详情页文案 店铺模板设计 店铺首页设计 店铺海报设计 店铺banner设计】
大江东去套装(全3册)/作者:阿耐 著/全新正版
- 是否是套装:是
- 书名:大江东去套装(全3册)
- 定价:168
- 作者:作者:阿耐著
- 书名:大江东去套装(全3册)
上面的信息为自动生成的,可能有误,请往下拉,查看正确的书籍信息.
▲基本信息
【 作 者 】: 作者:阿耐 著
【 I S B N】: 9787550230552 / (咨询特价)
【出 版 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刷时间】: 2014-7-1
【商品标识】: 23503734
【字数】: (咨询特价)
【装帧】: 平装
【纸张】: 胶版纸
【版次】: 1
##_SIMILAR_##
感谢您关注小店,请务必先花多一分钟看看本店的买家须知:
●本店只售正版商品,并已加入消保,请放心购买!
●本店采用自有物流系统,不支持网上在线跟踪,不发申通圆通等民营快递!!速度相对慢一些,请拍前慎重考虑!!大部分大中城市发货后2-3天送达,县城城区2-4天送达。快递不到的地址,发平邮,一般7-10天惮需要邮局柜台领取。
●由于库房发货量大,一般订购后1-2天出货。如需查询物流,请发货48小时后客服查询。
●因资金压力,小店部分书籍为代购,出货单仅作发货(退换货)凭证,一切价格请以订购为准,帮朋友买的,或者需要报销的请慎重。
店铺运营有旺铺费、人工费等等,如果接受不了差价的请不要拍哦,谢谢哈。
●价格已至冰点,请勿反复议价,谢谢理解。
●本店商品默认不开,需要报销的朋友请客服确认是否能开票后再购买。
●如遇售后问题,请及时客服处理,由于质量问题或者我方失误导致的退换货,运费全免;非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货,请注意!
编辑推jian
◆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奇书”!
◆读者公认可以媲美《平凡的世界》的文学作品。
◆读《大江东去》,有人看到权谋,有人看到商略,有人看到国策,有人看到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浮沉。
◆史诗笔法,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生活;恢宏气势,深度揭示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命运。
◆豆瓣评分高达9.2,经典传世之作,值得你一生收藏。
◆《激荡三十年》作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程光炜、白烨、张颐武力jiang。
◆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还原国家与个人进步背后的苦泪细节。青年入世启蒙!
◆封面采用超感脂正文选用70G纯质脂用纸考究,精美套装送礼收藏皆宜。
推jian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民企江湖》
《熬过:完整讲述共和国历史上zui折腾的岁月1-3》
《北京教父》系列三部曲套装
第一商会
内容推jian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欢乐颂》作者阿耐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深刻,故事跌宕磅礴。
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重的分量和特殊意义,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小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作者简介
阿耐,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企业高管,著名财经小说作家,电视剧《欢乐颂》原作者。
这个从事机械行业的工科女,文章逻辑合理、结构宏大、言语泼辣、文采飞扬,商场争雄写得气势恢宏,家长里短讲得有滋味。
苏七七曾评价阿耐:“是个懂政策、懂现实、懂人、懂生活的人。”
目录
第一部:1978-(咨询特价)
第二部:1990-(咨询特价)
第三部:1995-(咨询特价)
媒体评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在所接触的课本和报道里面,都只是一个数字,只是一个百分比增长了多少,然后翻了几番,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之类的东西。所有人去用数字衡量得失的时候,就没有去量化个人命运沉浮,个人命运的流离。这本书的作者在计算一个人,一类人,一代人和几代人的无奈。去计算她们的艰辛,去计算他们的不堪。
——蒋方舟
我告诉那些心存幻想的女生们,你们要多读阿耐的小说,那是商业知识普及手册,女性奋斗历程史和高端正道版亦舒女青年防骗变鸡贼教程……总之,包罗万象,看到zui后,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总会发现自己的那条路应该如何去走,何时应该激昂,何时要学会妥协。
——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庄雅婷
阿耐把改革写了,把开放也写了。她写了经济,还写了政治,写了官场,还写情场。这个场景是长镜头,真正要高瞻远瞩,胸怀远大。她写的不同体制的代表人物,是鲜活和真实的,是带着激情和感情的,里面有感觉和温度的,不是凭想象。因为她有亲历性、见证性、参与性,她才能够把这一切当成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这是职业作家写不出来的。
——文学评论家白烨
本书特别擅长对经济活动的描写,而且语言精准、紧凑干净。看了很多写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总结的作品,都缺这个东西,因为作者本身对经济不熟悉,但《大江东去》不同,作者很懂经济生活。这本书里提供了很多经济生活的细节。
——文学评论家雷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大江东去:1979年
宋季山虽然大难不死,可身子终究是亏了不少。他又不舍得花钱看病吃yao,再说儿子上大学的行李、火车票就要无数费用,他还能不知道自家家底?他仗着自己几分行医底子,写几味草yao,让妻子上山挖来煎了汤喝。家里把平日一角一节省下来的钱全拿出来,又把平日里“用不了”的布票、粮票、油票、糖票换钱,总算成功替宋运辉置办了一件白的确良衬衫、一件卡其罩衫和一条卡其裤、一条劳动布裤,还有一双新的解放鞋。其他被褥之类都是宋运辉插队时候用的现成货,让宋运萍拿到八月的太阳下晒了好几回才晒走猪骚气。
一家人因此宣告倾家荡产,连走到县城乘汽车送儿子到市里火车站的钱都没有了。可又不舍得不送,知道他这一去将几年没钱回家,一家全都想去送。于是,他们凌晨一点就起来了,从披星戴月,走到艳阳高照,到市里的火车站把zui后一点毛边毛沿的钞票换来一张挺括的硬纸板半价火车票,准时把宋运辉送上火车。宋运辉成了宋家第一个乘火车的人,幸好不用转车。即使到分手的zui后一刻,宋运萍还一再地叮嘱弟弟,要政审那么严格才能上的大学,里面的人一定都不得了,她要弟弟这个狗崽子夹着尾巴做人,千万别乱说乱动。宋运辉说他知道,宋运萍却不放心,数落弟弟一向大胆得豁边,“知道”两个字不能放在嘴巴里得放进心里。一边说,一边人流裹带着宋运辉去检票口了,做母亲的先哭了出来,父亲、姐姐跟着哭。宋运辉咬着嘴唇几乎是倒着走,可zui终还是越走越远,到转弯看不见家人,他这才擦了眼眶里的泪水。
宋运辉一直认为,跳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已经是他大学生活的真正开始。跳上火车,就像是跳进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乘客们说着他听不懂的方言,也说着他从没接触过的事,宋运辉好奇地想,这就是“五湖四海”的意思了吧。他伸着脖子听得入神,倒是把离乡别土之愁抛到脑后。反而是父母姐姐送他上车后,闷着头就往回赶,一路时时流泪,一句话都没有。
宋运辉原以为火车上的人已经精彩万分,到了学校才知道,同学才是真正的五湖四海。班里zui大的同学年届三十,有儿有女,整整比他大十四岁,还领着工资上学。zui小的也是高中应届毕业生,还是比他大,班里系里所有的人都叫他小弟弟、小神童,他到哪儿办事,人家一看他的稚嫩长相,都忍不住哈哈笑着问他是不是那个小弟弟,他竟成了小小的名人,比有儿有女的大哥还有名。而他的家庭成分,在他寝室八个人中,还算是小儿科的,寝室老二的父亲,还是上报纸的老右派,这让从小忍到大的宋运辉如释重负。教他们的老师也是右派分子,可在迎新晚会上,几个以前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过的教授讲师还欢快地跳起苏联舞,矮着身子跟鸭子走路似的。受他们的欢快感染,宋运辉感到自己可以不用一忍再忍,他终于偶尔说几句心里话。宋运辉几乎是一滴不漏地将这所有新奇事写上信脂一周一封信地往家里寄。这些信宋运萍都爱看,看了好奇又回信来问,但做姐姐的总不忘后面跟一句,嘱咐弟弟不能忘记读书。
宋运辉怎可能荒废学业,别说他是真的喜欢读书,就算是他想贪玩,那些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大哥大姐也会裹带着他读书,读正书闲书。“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学习资料非常简陋,几乎没有像样的课本,很多是学校自己开工拿油墨印的,有的是老师每次讲课带来自刻蜡纸印出来的几张教材,还有的连书都没有,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英语更是从ABC开始学起。老师都恨不得把所学所知一股脑儿塞给学生,总教育他们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学生也是再苦都愿意。宋运辉年少记忆好,学什么都比高龄同学来得容易一些,让那些大哥大姐羡煞。
班级寝室里,说起学习,宋运辉如鱼得水,但说起时事,他立刻哑口无言,他什么都不懂。他那封迟来的录取通知书,大家替他分析,是有人恶意卡住不放,或者有人扣住信函却去信到录取学校要求取消录取他这狗崽子都有可能,见差点出了人命,怕惹大祸,才悄悄放回他家。同寝室大哥们替他分析的时候,还一致拍着他肩膀,叹说他们一家还是纯洁,难得的纯洁。那个从北大荒来的同学说,他当时为了报考77年的高考,寒冬腊月冒着大烟泡找连团教导员干架,人都被他盯怕了,才放行。宋运辉心想,他和姐姐如果政审时也撒泼一下,会不会姐姐也有了机会?
班级里经常有政治学习会,久经沙场的大哥大姐们不耐烦非把一目了然的报纸文章在会上读一遍的教条主义愚蠢做法,当然就把读报的任务推给zui小的宋运辉,辅导员后来顺理成章地偷懒,让宋运辉去校门口拿每天一张的《人民日报》。宋运辉几乎不会讲普通话,班级读报会就变成大伙儿教宋运辉说普通话的改造大会。宋运辉有时给笑急了,发誓以后用英语读报给他们听,大家却纷纷起哄说拭目以待,这就把宋运辉逼上梁涩不得不拿出以前自学高中课本的劲头自学英语。但更多时候,那些大同学唇舌地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yi标准”,辩论“两个凡是”,宋运辉只有旁听着发晕,真理不通过实践检验,就像数学公式不通过论证,怎么可能认定它成立呢?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几个字有什么可辩的?他很不理解那些大同学在这句话上面的认真劲儿。
宋运辉从来没想到过他这样的人能有资格阅读并保管《人民日报》,记忆中,《人民日报》是只能出现在校长办公室、街道革委会办公室,而且摆放在报架zui高一层的宝物。他很珍惜这个保存《人民日报》的机会,不管看不看得懂,他每天都会抽时间将报纸全部看一遍,即使极其枯燥的长篇社论,他也硬着头皮生吞活剥,有时候硬是看没有懂,看完都不知报上说些什么,需得大哥们一个指点,他才能略有头绪。从报纸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了,他并不清楚这届会议有什么要紧,只知道那些大哥大姐一反常态,抢着看报,然后都不需要辅导员组织,他们自己课前课后展开热烈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宋运辉不仅对政治形势若有所悟,更是渐渐产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尸知道怎样把报纸上的新闻理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在一起。
当然,更多消息则是来自小道,来自那些有背景同学的家信。宋运辉如饥似渴地在大学里学习着理论知识,同时向那些社会经验丰富的同学学习社会大学的知识。但学得的大学知识更多只停留在名词、停留在概念。
一九七九年的春节,宋运辉没钱回家。但是春节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都浇灭不了他心头刚升起的熊熊烈火,他第一次因此参与了大同学们之间的讨论,也尽快将这一大好消息用信件传达给家里的父母姐姐:中央作出给“地富反坏”摘帽的决定了。在信中,他还把与同学讨论后得出的见解也一起写上,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从此可以挺起胸膛做人。
虽然zui终的政策落实还没到来,可是,从那一刻起,宋运辉觉得,他可以堂堂正正地站起来做人了,不用再夹着尾巴。宋运辉看到几个深受其害的大同学喝白酒庆祝,喝得泪流满面抱头疯笑,他没酒量,可感同身受。这一切,终于结束了。他发觉他开始热爱这个世界。
但这个话题在学校里没热多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方打仗,后方全民动员,同仇敌忾。除了一些老油条同学,很多人写信向前线英雄致敬,宋运辉也不例外。但他同时做了一个大胆举动。他听说学校准备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附小附中的业余辅导员,向中小学生宣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他很想验证他的五类分子出身是不是真的可以摘去,他主动出击,悄悄找辅导员申请成为业余辅导员的一分子。为此,他精心准备了厚厚一叠从《人民日报》得来的剪报、笔记和心得体会。意料之外,虽然据辅导员说,批准他加入的过程比较特殊,一波三折,可是,他zui终还殊荣地被批准成为附小业余辅导员。用大同学的话说,他这个出身不佳的同志,可以拿着尚方宝腐蚀祖国的小花骨朵儿们了。
宋运辉非常感激系领导,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满腔热情投入到大学附小业余辅导员的工作中去。他辅导着附小三、四两个年级的学生,小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也是第一次让自己的伶牙俐齿正大光明地有了用武之地,无论对小朋友还是老师都很具说服力。但是,他还是记得那错说一句差点招来终身悔恨的惨痛教训,言多必失,闲时他对小孩子也不多话。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是个年轻人,喜欢宋运辉的诚恳,邀请他在一个没课的下午去一班听课。
宋运辉去了,坐在课堂zui后面,一眼看去全是黑压压的小人头,而他则是正襟危坐一脸大人样。身边的男孩女孩个个感受他的气场,一齐正襟危坐。只有一个高挑的女孩偶尔拿闪亮的眼睛研究一下他,正视的目光和微扬的下巴显示出女孩的无惧和骄傲。宋运辉也留意到那女孩,他看得出女孩气质的与众不同,似乎周身散放着光彩。
一会儿,班主任点评起上节课的作文,可能是同学们的作文普遍不尽如人意,班主任越说越激动,刹不住车地一个个数落,整整骂了大半节课,好几个同学挨了粉笔头的空袭。但在班主任说到大家如此三心二意,未来还哪有出息的时候,宋运辉见女孩举手,沉着冷静地发言辩称全班同学总有一半肯定能考上大学,比中专毕业的老师有出息。班主任气得浑身发抖,却没飞出粉笔头,而是拂袖而去。
宋运辉很惊讶,认为自己必须处理此事,就叫女孩出去单独谈话。女孩不卑不亢犹如天鹅一般优雅地走出教室,跟宋运辉来到操场中心,自报家门叫梁思申,又主动申辩她的理由。宋运辉非常欣赏,他从读书至今,何尝如此意气飞扬过一天,但他还是以一个辅导员的身份尽职尽责地将自己作为事例,告诉梁思申十年浩劫中前人读书之艰难,老师中专学业之得来不易。令他没想到的是,梁思申在好奇地问上几个问题后,爽快而大胆地找到班主任老师道歉。
梁思申好奇宋运辉初中考大学的艰辛曲折,宋运辉则好奇梁思申的勇气直爽。梁思申成了宋辅导员的小跟屁虫,宋辅导员从善如流。
没多久,宋运辉向班级团支书递上入团申请书,竟然很快获得批准。
这一招,让所有的大同学刮目相看,都没想惮竟然是这个全班,甚至全系,更可能是全校年龄zui小的同学,后来居上,身手灵活,抢占了积极要求进步的先机。
大家都觉得这小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歪打正着撞到机会,一些社会经验丰富的人等着看宋运辉少年得志,趾高气扬,但他们都失望了。宋运辉一如既往地生活读书,一切照旧,照旧用功读书,分秒必争,照旧抢着做大同学不屑的班级工作,任劳任怨。众人zui先觉得他是人小城府深,后来慢慢觉得,此人是劳碌命。
宋运辉心里却一点都不淡泊,他把申请业余辅导员和申请入团的想法写进家信后,还没等做上业余辅导员,家里厚厚一叠教诲便乘着风火轮赶来。父亲以他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诉儿子,虽然政策暂时得以和缓,但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反复。做人切记不要惹人红眼,不要落人口实。父亲与姐姐更是事无巨细地告诉他吃饭时候要注意不能怎样,说话时候音调声响节奏要注意不能怎样,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和参与度要注意不能怎样怎样,等等,看得宋运辉心烦,他又不是小孩子,而且都什么时候了,还如此谨小慎微。但他终究还是谨记着那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教训,虽然回信大肆反驳一通,可行动上还是收敛了。父母毕竟都还没摘帽呢。
于是家信又赶着过来,字里行间可见战战兢兢。信里还夹着两张全国粮票。宋运辉每月有十五的助学金,平日里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钱到新华书店买书。有时早上的酱菜留到中午下饭,结果菜钱省了,饭量却大了,一顿半斤都不够,每天上午zui后一节课都心系食堂。幸好家里每月都有全国粮票寄来贴补,不像有些同学家里男丁多繁不够,只能节衣缩食。
……
书摘与插画